国庆假期临近,为切实保障全院学生度过一个安全、有序、祥和的假期,专用汽车与应急产业学院9月27日召开国庆假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,紧扣 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 原则,围绕离校安全、重点学生关怀、网络规范、制度落实等核心内容,通过主题班会、线上宣讲、一对一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,扎实开展国庆假期安全教育系列工作,全方位织密学生安全防护网。一、多维覆盖,构建离校安全 “全场景指南”
学院针对国庆假期学生出行、留校等不同场景,制定《国庆假期学生安全须知》,重点强化 “十大安全” 提醒:
交通与出行安全:明确要求学生遵守交通规则,不乘坐无资质 “黑车”“超载车辆”;选择租车自驾游的学生,需确认租赁公司资质,出发前全面检查车辆刹车、轮胎等关键部件,避免疲劳驾驶、超速行驶;严禁到江河湖海等非正规水域游玩,严防溺水事故。
食品与人身财产安全:提醒学生选择正规餐饮场所,不食用过期、变质食品;出行时保管好手机、钱包等贵重物品,入住酒店后确认消防通道位置;返校途中提高警惕,防范陌生人搭讪与财物盗窃。
网络与防诈骗安全:列举 “刷单返利”“虚假票务”“冒充亲友借款” 等假期高发诈骗类型,通过真实案例讲解防范技巧;着重强调 “严禁使用翻墙软件”,要求学生规范浏览互联网信息,不发布、不传播不实言论,自觉维护网络安全。
寝室安全管理:明确离校前 “三必须” 要求 —— 必须关闭寝室水电总闸、必须锁好门窗、必须将笔记本电脑、相机等贵重物品带回家或妥善寄存;学院组织辅导员、寝室长开展离校前安全排查,确保不留安全隐患。
二、精准施策,守护重点学生 “安全生命线”
学院聚焦心理状态不佳、家庭背景复杂的学生群体,建立 “一人一档” 关怀台账,实施 “靶向式” 安全保障措施:
节前排查与沟通:辅导员通过一对一谈心、班委反馈等方式,全面掌握重点学生假期出行计划,对前往高风险地区、独自出行的学生,联合家长共同制定安全出行方案;对无明确出行安排的学生,引导其参与学院组织的留校实践活动,避免独处风险。
返校后心理监测:提前规划假期后心理疏导工作,明确要求辅导员在学生返校后 3 日内完成重点学生谈心谈话,重点关注因假期经历、学业压力等引发的心理波动,及时链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资源,提供专业支持。
“1+4” 多维监测机制:为每位重点学生建立 “辅导员 + 班长 + 寝室长 + 好友 + 心理委员” 的 5 人关爱小组,组建专属沟通群,实时跟踪学生假期行程与心理状态;明确 “按时上课” 为底线要求,严禁重点学生假期后无故缺课、滞留寝室,确保全程有人监管、动态可控。
三、严抓落实,压实安全管理 “责任闭环”
学院严格执行三项核心制度,确保假期安全管理 “无死角”:出校报备与请销假制度:要求所有离校学生提前提交报备信息,明确出行目的地、交通方式、停留时间及联系人;严格履行请销假流程,严禁学生未经批准擅自离校或延长假期。
晚点名与行程上报制度:建立 “每日行程上报” 机制,要求学生每日 20:00 前通过班级群提交当日行程,辅导员逐一核查,对未按时上报的学生及时联系确认;留校学生每日 21:00 开展查寝,记录在校情况并上报学院。
应急值班与快速响应制度:明确辅导员、值班人员 24 小时值班职责;公布学院值班电话、辅导员联系方式及学校保卫处应急电话,确保学生遇困时能第一时间获取帮助。
四、畅通渠道,搭建师生信任 “连心桥”
学院在安全教育中着重强调 “诉求渠道畅通”,通过主题班会、班级群公告等形式,向学生明确:遇到学业困惑、生活困难、心理压力或安全风险时,可随时联系辅导员、班主任或学院领导。
此次国庆假期安全教育工作,专用汽车与应急产业学院结合学科特色(应急产业相关)与学生实际需求,既突出 “安全知识普及”,又强化 “责任落实与人文关怀”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。下一步,学院将持续跟踪假期学生动态,做好返校后安全复盘工作,以常态化、精细化的安全管理,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。
